关于成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王美蓉工作室的决定

发布者:教务科         时间:2015-04-16          阅读量:12552
 

各科室(中心)、教学部:

根据《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攀建校[2013]113号)精神,经本人申请、部门推荐、学校名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专家答辩评审,学校决定成立“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王美蓉工作室”(简称王美蓉工作室)。

 希望工作室及其成员严格按照本工作室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培养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专业实力,推动专业持续发展,为打造成区域职教品牌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王美蓉工作室实施方案

 

 

 

                              201458

 

 

 

附件: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王美蓉工作室实施方案

  

    根据《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攀建校〔2013〕113号)精神,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特点,制定工作室三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围绕名师、凝炼主题、组建团队、开展教研、开发资源、提炼成果、形成特色、搭建平台、问题中心、全程参与、培训教师、培育大师"的建设思路,以师徒制情景认知理论为指导,以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教师全程参与为形式,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专业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专业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网站建设等工作,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二、实施时间201431201731

三、指导专家

(一)周云  四川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二)满海波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三)罗宝全  攀枝花市日兴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四、工作室主持人

王美蓉,高级讲师、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市级骨干教师。

、工作室人员

(一)高加才,讲师、县级骨干教师、校专业带头人。

(二)许红平,讲师、青年教学能手。

(三)凌胜菊,讲师、市级骨干教师。

(三)易定超,助理讲师、校青年岗位能手。

(四)陈  侨,讲师、青年教学能手。

    六、工作室学员

熊作军,机电专业、助理讲师。

  玲,机电专业、助理讲师。

张福超,机电专业、助理讲师。

孙如能,机电专业、助理讲师。

2014年新招教师一至二名。

    七、工作室目标

   (一)总目标

选拔有培养潜力的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学习和研究,使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以教学设计、课件、论文、课题等多种成果形式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成为学科教学资源的生成站;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要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名师的摇篮,教学的基地,研究的平台,辐射的中心。

   (二)具体目标

围绕《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中“9项任务(第一项可以不列入),结合专业实际,提出具体的建设工作任务。

2014.03-2015.03

1、在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参加完成机电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2工作室成员每学年主讲一节公开课,相互观摩,学习评价,同时提炼和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积极研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继续探索怎样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可持续性发展。

3、完善校企工作室建设,探索构建生产性实习模式,开展产学深度融合的合作。

4、修订完善专业课程评价方案和考试大纲,并在本专业推行,总结调整。

5、工作站成员精读两本书,并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学习体会;每学年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高质量论文;参与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015.03-2016.03

1、继续探索完善生产性实习模式,开展产学深度融合的合作。

2建立一支实践教学团队,到企业现场实习、工作,同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着力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双师型的含金量。

3、修订完善“2+1”课程体系。

4、进行教育研究推广,通过工作室成员每人主讲一节公开课,整理成员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带动提高机电专业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5、组织一期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论坛活动,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代表共同研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形式。

2016.03-2017.03

1、组织工作室成员围绕机电专业发展作专题教研研讨。

2、总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成果。

3、整理工作室成员论文,集结成册,推广教研成果。

4、展示课堂教学,与教学部其他教师交流课堂教学心得。

5、培养校级教育科研骨干教师35人,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方面独挡一面。

   八、工作室具体措施

(一)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培养一批大赛名师

    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原则,认真做好国家、省市及学校各项技能竞赛工作。

    1、定期开展校级技能比赛,项目内容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瞄准国家、省、市级比赛项目和竞赛规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2、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比赛,以赛促专业建设,以赛促双师型队伍成长。

    3、及时学习大赛规程,把准专业发展脉搏,普遍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二)利用教学研究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深化教学改革

2、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省市课题研究,争取申报成功一个省市级课题。

(三)用好专家资源平台,为名师成长之路提供智力支持

    在取得专家指导和行业单位支持下,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教材,为名师成长之路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双师型的名师。

    1、专家指导

    聘请周云等3位专家作为工作室指导专家。

    2、行业、企业单位支持

邀请四川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枝花市日兴机电有限责任公司3家行业单位作为支持单位。

    (四)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交流

    建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名师工作室网站,成为工作室成员和学员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力争在三年内使该网站成为有一定影响力和点击率较高的网站。

    九、工作室职责

   (一)工作室职责

    1、承担骨干教师、学员的培训和指导。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承担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制定工作室学员周期内专业化发展目标、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课题研究和巡回讲座等,引导学员专业提升。

2、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工作室为平台,整合教育优质资源,着眼于专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每周期至少确定并完成一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

3、发挥名师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组织学员上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4、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并积极向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献言献策。

(一)挂牌名师职责

1、制定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学员周期培训计划,建立工作室工作制度,并报学校备案。

2、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引领成员、学员加强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传授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3、组织开展教研教学研究,周期内至少完成1 篇本学科教研教学调查或研究报告,并至少发表1 篇本学科教研教学论文。

4、对成员、学员进行考核,建立工作室学员成长档案。

5、在学校建立的网络交流平台上,负责本工作室的网页建设,上传教学资源和学员成果分享资料,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6、根据需要参与学校或教学部教师培训工作,接受学校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评估,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作出书面总结。

7、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负责工作室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三)成员职责

   接受挂牌名师指导,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在挂牌名师的指导下,结对帮带1-2 名工作室学员;在挂牌名师的直接领导下,起组织、协调作用,完成挂牌名师分配的各项任务。

   (四)学员职责

1、依据个人实际,确立自身发展目标,制定周期内学习计划和确定研究项目。

2、每周至少完成1 次挂牌名教师安排的听课任务,做好学习记录和案例评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每学年进行2 次以上教学展示。

    3、接受挂牌名教师的指导,完成挂牌名教师安排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周期期满时,完成个人专业成长报告,并公开发表至少1 篇研究论文。

    4、帮助挂牌名师维护工作室网页运行,积极参与在线互动式研讨。

    九、工作室制度

   (一)工作室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

   1、学习:培训和自学的方式;

   2、研讨:针对工作室成员的不同岗位和不同发展水平,拟采取以下方式开展研究活动:

    ⑴个别指导: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开展具体的指导。

    ⑵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教学从典型案例入手,解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及评价改革创新的结合问题。

    ⑶专题讲座:针对成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聘请专家讲课。

    ⑷参与式研讨:围绕主题,现场研讨,帮助大家归纳、聚焦、提炼和扩展、延伸、迁移。

    ⑸相互观摩:将工作室成员达成一致认识的问题在现场活动中进行实践,相互观摩,学习评价。同时提炼和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3、展示交流: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展示。

    (二)会议制度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三)学员学习制度

    1、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

    2、工作室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中要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根据目前及今后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在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有选择性的学习。

    3、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4、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定期建立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将研讨成果发在工作室网页上。

    5、工作室网页及时更新以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通过网页发布工作室工作动态、工作室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等。

   (四)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并由工作室成员或学员兼管。

    2、工作室成员及学员的计划、总结、教育教学成果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